馬爾他分享1-瓦雷塔 (首都) 「騎士之城」
馬爾他(Malta)共和國在地中海的一個小島國. 國土面積僅316平方公里.. 主要由2個大島跟一個小島組成. 最大島稱馬爾他島. 面積246平方公里. 約等於台北市的面積. 次大島稱戈登島. 馬爾他地理位置約在地中海的心臟位置. 約在西西里島南方93公里處. 所以自中世紀以來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總人口約41萬人. 主要由菲尼基人與迦太基人的後代為最大宗。
馬爾他島地勢西高東低,以低矮的丘陵與台地居多. 最高點海拔僅253公尺. 氣候為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 夏天炎熱乾燥. 冬天溫暖多雨. 因為島嶼很小人口算多. 因此淡水自古以來都不夠用. 住家的頂樓都有收集雨水的設計. 還好目前有海水淡化設備. 但是水費頗貴.. 題外話. 著名的寵物狗-馬爾濟斯狗是本地的原生品種. 但是島上幾乎很少人養狗. 可是養貓的人反而特別多喔!
馬爾他島的人類活動歷史非常悠久,遠自前10世紀起便有菲尼基人在此定居。由於地理位置富有戰略價值,在之後將近3000年的歷史歲月都非常苦難. 被非常多不同的帝國統治. 最後是英國殖民統治. 直到1964年9月21日才正式獨立。由於悠久而複雜的歷史背景,馬爾他島上保存了許多文化遺產,其中也有多處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
瓦雷塔Valletta是馬爾他共和國的首都. 瓦雷塔是一座以城牆沿著港灣環繞的首都城市,雖是首都但是面積很小,只有1千公尺長、6百公尺寬,居民7千餘人的小城市。1523年耶路撒冷的聖約翰騎士團(也有人稱醫院騎士團)移居此地。1565年鄂圖曼土耳其大軍進攻馬爾他,圍城窘境中的聖約翰騎士團藉著海峽城堡的優勢,終於擊退土耳其大軍。
經歷此戰役的教訓,聖約翰騎士團對這座島嶼有了新的思維,他們開始重新規畫戰後瓦礫中的城市,僅以五年的時間建立一座新城,並以當年率領騎士團禦敵的首領Jean Parisot de la Valletta命名,首都Valletta瓦雷塔應聲誕生,因此這個城市也被稱做是「騎士之城」。這座以巴洛克建築為主的古城,全城在1980年被聯合國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瓦雷塔城市以聖約翰大教堂為中心,整齊方正的棋盤式街道往外延伸,街道筆直兩邊樓房整齊排列,儼然形成一道引領海風吹入的通道,流暢的空氣讓夏季溫度得以緩解。緊密連接的建築,筆直狹長的街道是馬爾他獨特的景緻,為了降低暑氣和維持市容的風格,瓦雷塔的建築有嚴謹的規範,房屋必需左右緊臨相連,正面以摩爾式外凸的窗框為設計,若要裝飾則必須採用宗教題材的雕刻,外觀講求城市風格的一致性。除此之外,內部須備有儲存雨水的井和與地下道相連的排水系統。
古城中的聖約翰大教堂,是來到馬爾他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同樣建於16世紀,是天主教在馬爾他的主教座堂之一。目前看到的教堂內部是非常精緻且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與樸實的外觀形成鮮明對比,這是在17世紀歐洲巴洛克風格正盛行時重新裝修而成的。教堂裡有9座小堂,除了聖母禮拜堂外,另供奉著八位馬爾他騎士團聖徒,每個祭壇的大理石碑上都雕刻有每位聖徒殉難的故事..
另外,教堂二樓祈禱室存放著一幅卡拉瓦喬最著名的代表作《被斬首的施洗者約翰》,這件作品是卡拉瓦喬在馬爾他短暫停留期間,受騎士團首領賞識提拔為官方畫家並受徵召成為騎士時所繪製的作品之一,完成於1608年,是教堂中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卡拉瓦喬所有創作中唯一有簽名的作品。
照片導覽.. 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更新部落格的照片了. 時間過得真快. 算算遊歷的國家. 馬爾他已經是我遊歷第102個國家了. 中間約有20個以上的國家的照片還沒有整理. 也許將來退休後才有事可做.. 這篇的照片很多. 100~102是瓦雷塔城市的路上的出入口. 被規劃為公園綠地.. 當然還有海港當出入口.. 103. 176是觀光馬車. 在那麼漂亮的中世紀城堡內搭觀光馬車當然是很享受. 我們時間很有限. 只能想像了.. 104. 114~115. 看到馬爾他的小學生校外教學. 每位學生都很認真做筆記.. 106~107聖誕節快到了. 氣球為主體的聖誕樹. 令人耳目一新。
照片108~109. 173是馬爾他的國家歌劇院.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德軍炸毀. 馬爾他故意保留原樣. 但是仍然可以露天使用.. 110是馬爾他最古老的教堂. 在原地翻修過.. 111是最著名的聖約翰大教堂. 建造於16世紀. 原本是當主座教堂使用. 內部空間太小. 之後又修建新的主座教堂在照片139~141。
照片112是總統府. 廣場僅有一位警察在做保安工作. 顯然這裡的政治非常安定.. 112~136是馬爾他最大的港口. 可以停靠世界最大的郵輪. 在碼頭高處的小公園有伊莉莎白女王金婚(60周年)紀念日特別在此栽種的樹木(照片184~189). 特別的是那麼重要的紀念日選擇在馬爾他度過. 足見英國與馬爾他關係非常密切.. 雖然馬爾他之前也是英國的殖民屬地之一. 但是分手後仍然像親兄弟一般和善. 真希望中國能學習英國的大氣. 該放下的時候就要放下. 台灣與中國也是可以和平相處的。 黃智琴寫於2018年1月. 照片拍攝於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