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島分享29-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建於明萬曆20年,位於澎湖馬公市中央里,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而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澎湖天后宮廟體出自唐山名匠之手,此廟不只供奉媽祖,並擁有台灣最早的碑跡-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另外還有清乾隆皇帝御賜所題「與天同功」的金匾。陳列於二樓清風閣文物館中,皆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澎湖天后宮在文獻可考的最早年代是1604年(明萬曆三十二年)。該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司令官韋麻郎. 率兩艘船抵達澎湖,並派員往福建請求貿易。福建當局立即嚴禁人民出海接濟,並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要求荷蘭人撤退。韋麻郎見求通商無望,又缺乏補給,於是在當年底離開澎湖。董應舉在天啟年間寫給福建巡撫南居益的信中提到此事:「彭湖港形如葫蘆,上有天妃宮,此沈將軍有容折韋麻郎處也。」由此可知當時澎湖已有天妃宮,且是沈有容與韋麻郎談判之處。
西元1683年(清康熙22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攻台,在澎湖擊敗由劉國軒率領的明鄭海軍主力,明鄭隨後便即投降。施琅將勝利歸因於媽祖庇佑,並奏請康熙皇帝敕封其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清廷在1684年(清康熙23年)准奏,並且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將媽祖封為天后,並改天妃宮為天后宮。
目前的澎湖天后宮格局與樣貌奠定於1922年(大正11年)之重建。主持建造者為原籍廣東潮州的匠師藍木,這使得澎湖天后宮具有潮州風格,和台灣多數寺廟以閩南風格為主不同。
澎湖天后宮面向港口,座北朝南,顯示地位極高。廟順坡而建,前水後山,有風水意義。建築佈局為三殿式二院,即三川殿、正殿以及清風閣(後殿),分別順著地形升高。廟埕與三川殿交接處設有多角形的石階,香客需循階而上進入廟中,這在台灣廟宇中為獨一無二的設計。
三川殿為三開間,殿左右與護龍相接,是多風的澎湖地區建築之特色。正殿奉祀金面媽祖,左右護龍分別奉祀註生娘娘以及供奉當地節孝烈婦的節孝祠。清風閣又稱公善樓,為當地文人聚會之所... 黃智琴 (2014年)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歡迎推薦PINTEK產品
高壓測試棒(High Voltage Probe)
差動測試棒(Differential Pr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