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魯旅遊分享44- San Pedro de Andahuaylillas教堂
從的的喀喀湖遠征秘魯古都庫斯科的漫長路途. 即將在最後一個景點San Pedro教堂畫下終點.. San Pedro de Andahuaylillas教堂(照片5858~86),被稱為美洲「西斯廷教堂(Capilla Sixtina)」,教堂外是三個巨大的十字架(照片5860~62),教堂內不允許拍照,內部金光閃閃的教堂全部是純金包覆的(請翻本篇底下的連結. 參考資料2有1張照片),天花板由彩色濕壁畫構圖而成,教堂內的壁畫和金碧輝煌的裝飾據說是全美洲最豪華的。很可惜這間教堂被列入文化遺產後. 富麗堂皇的內廳就不再開放拍照了.. 對我來說. 不能拍照. 都算是很悶的景點..。
San Pedro教堂建於17世紀初的,號稱"安第斯的西斯廷"(Sistine Chapel of Andes)。教堂的前身是一座印加廟宇.. 說到此. 我就不得不發點牢騷.. 在秘魯幾乎所有的教堂石材都要從印地安神殿去拆. 去搬.. 就好比義大利有很多教堂是從羅馬神殿去搬石材..。 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地下水庫更是拆除了不知多少間羅馬神殿才湊出數百根石柱.. 在中東或北非的阿拉伯世界. 幾乎所有古老的清真寺也都是拆基督教堂改建為清真寺..。 信仰原本是教人行善去惡的.. 往往都是倒行逆施. 我相信這些行為都不是宗教的原意.. 但是歷史總是冤冤相報. 屢試不爽呀..。
拉回原主題.. 16世紀末,殖民地時代的天主教徒將此神殿改擴建為一處天主堂。 室內深處有一處拱門,將整個大廳分為內外兩區。 外區是後來附加的建築,在護牆的壁畫上展現的是列隊的天使,無腿、四片羽毛化成兩翼、雙手護著頭頂盛滿果實的籃子。 內區的兩面牆和正面的祭壇上,覆滿了大型的濕壁畫和做工繁複的鍍金木雕,混合了印加和天主教各自的宗教主題(即太陽和聖女)。
教堂穹頂用木條鑲拼裝飾,是典型的Artesonado ceiling,呈現出伊斯蘭風格(Mudéjar style)的遺跡,顯然是西班牙人受摩爾人的影響後帶來的。 藻井中央呈八角形,藻井下的橫樑有藍色鍍金的田字形裝飾。 大廳的牆上多處供奉聖像的壁龕四周,都飾有大量的小玻璃方塊,用以反射燭光,增強室內的亮度。 聖像前供放著潔白的馬蹄蓮、百合或是鳶尾花,綠白相映,與聖像周圍熱鬧的金飾木雕對比鮮明.. 從教堂出來,有兩處值得留意。 一是高大的木門及石頭的門拱(照片5871-73),另一處是門邊的柱礎和牆礎(照片5874). 那些做為基礎的石頭切割精細、咬合嚴密,我們很容易分辨出是印加遺跡的石材。
在教堂內部有一張宏偉的濕壁畫-耶穌最後的晚餐. 由秘魯當地的藝術家執筆.. 為了貼近鄉土味. 將餐桌上的食物全部改為祕魯當地的食物. 包括南美洲特有的-豚鼠等. 讓嚴肅中略帶輕鬆話題的效果.. 此外. 牆上還有融合當地印地安人傳說故事的繪畫. 這點在其他教堂不多見.. 還有敘述天堂和地獄的景致。 裡面還有許許多多用黃金包覆的雕像. 說真的. 是相當特別的景緻耶..。
之後我們趕往庫斯科最後一段路途.. 沿途又開始降雨.. 我在遊覽車還拍到水災的災區(照片5892~93). 距離大洪水已經兩個月了. 部分災區的積水居然沒退.. 在庫斯科的郊區. 房屋都是依山而修建.. 山坡上到處批著藍色的塑膠帆布防止土石流(照片5899~5901).. 進入市區後. 山坡上也是到處批著藍色的塑膠帆布(照片5917~19).. 此時此刻. 我不得不相信大地反撲的力道..。 秘魯近年經濟才開始起飛. 到處都在大興土木. 沒想到. 那麼快就遭到大地反噬. 這點非常值得超高度開發土地的我們借鏡哩…黃智琴 (2010年)
參考資料http://heytingsanguo.blogspot.com/ http://www.paraconocer.com/wp-content/uploads/2008/11/andahuaylillas.jpg
歡迎推薦PINTEK產品
高壓測試棒(High Voltage Probe)
差動測試棒(Differential Probe)